发布日期:2025-02-04 20:35 点击次数:80
【前言】
这标志着中国在爆震发动机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同时也让人们开始畅想七代机的到来,到时候七代机搭配先进的爆震发动机,会给我们带了怎么样的震撼呢?
爆震火箭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借助压力波的爆震效应推动火箭的推进系统。该技术代表了火箭发动机的前沿发展,具有高推力、低耗能、高效率的特点。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攀升,表现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竞争力。随着这种发动机的应用逐渐成熟,未来的火箭发射将更为高效,甚至可能实现航天领域的新突破,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要说起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的长时热试验,估计不太关注军事的朋友可能会一脸茫然。这个玩意儿其实就是测试火箭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下的性能,中间涉及到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产生的爆震效应让发动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没听说过,这就像是把发动机推向极限,看看它能不能经得起考验,达到稳定又高效的运作状态。这种试验对于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和推力至关重要,简直就是火箭事业的“试金石”!
把燃烧变成一连串小爆炸,这样能产生更强的推力。再通过“转移支付”技术,利用或者消除那些爆炸带来的震动和额外推力,让火箭的推力比普通燃烧更强。
就像普通发动机点燃一根火药线,而爆震发动机则把同样的火药做成一串鞭炮,点燃的时候威力可就大多了。
难点在于,爆炸本身是朝四面八方扩散的,怎么才能转变成定向冲击,还得解决额外的震动,该怎么利用或者卸掉这些震动呢?于是我们想到了个办法:像打太极拳那样,通过旋转来借力和卸力……
如今,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这项实验,验证了长时间运行的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可靠性。这不仅展现了咱们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创新实力,也为未来深空探索打下了新的技术基础。
巧得很,六代机不久前刚曝光,这一下子让不少军迷对七代机充满了遐想。
【六代机曝光,七代机应该不远了】
最近六代机的消息被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
这新飞机的气动造型和机翼设计,让人感觉确实牺牲了一些机动性,加强了速度和隐形能力。再看看那超大的弹仓,第一印象就是这飞机更像是一种加强了轰炸机性能的存在。
不过说到底,外形和性能都是为了功能服务的,都是整体系统协调运作的结果。现在这种在五代机上根本看不见的非常规配置,自然让人特别好奇它的真实作战用途和新核心技术是什么,这个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地方。
感觉六代机之所以设计得这么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军空军未来的作战范围在不断扩大。到2023年之前,空军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美军在日本基地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我方战斗机得掌握第一岛链的制空权,这样才能抵挡住从日本起飞的敌方陆基战斗机和航母起飞的舰载战斗机,同时还得消灭敌方远程轰炸机发射的远程空地弹。其实,按照歼20的航程,这些任务完全可以胜任。
到2024年,美军就开始把在日本的海空兵力撤到第二岛链。这个时候,我方空军得从防守转为进攻,扛起打破敌方第二岛链防空网的任务,还得为我方攻击机群的打击行动提供掩护。
这长途航程可不是歼20能搞定的,所以6代机必须得够大,才能装下这个量的油料和远程打击武器。
还有就是任务需求不一样,由于6代机要负责突破敌方第二岛链的防空网,所以它的电子系统可不是歼20能相提并论的。
歼20嘛,只用接收我们这边的空情信息就行,可6代机可不一样,它得当个前线指挥节点,负责调度无人机去获取一线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它还要能自主做出决策,开展自主打击,或者指挥火箭军、远程无人机和轰炸机实施远程的地空打击,所以说,6代机得够大,得装下足够的电子设备才行。
战斗机向多用途化发展,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突破了多任务的限制。早些时候,要完成对地攻击可得用专门的投弹瞄准设备,还得加固机翼结构,增加重型挂架。像F-111这种高要求的战斗机,还得装专门的地形跟踪雷达,防止低空飞行时撞上山,这样一来,战斗机的空重就增加了不少。
所以那时候的制空战斗机不搞对地攻击,服役时间长、技术落后的老式战斗机才会被用来执行攻击任务,但他们可不负责制空。
比如说美军的A-7攻击机就是在F-8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发的。为了满足对地攻击的需求,A-7把机身缩短了,机翼后掠角也变小了,干脆把可变安装角的装置给去掉了,换成了涡扇发动机。结果就是空重增加了半吨,最大速度从1.7马赫降到0.9马赫,这就能看出对地攻击对飞机的要求有多苛刻了。
在这种技术限制下,制空战斗机根本无法兼顾对地攻击的任务。到了1980年代初,多功能雷达和瞄准具逐渐普及,战斗机的结构也越来越成熟,让它们挂载重型武器几乎不需要太大的代价。这样一来,制空战斗机就可以轻松拥有对地攻击的能力,多用途战斗机这才逐渐崭露头角。
在此之前,美军的制空机型像F-86、F-100、F-8、F-4和F-15,一清二楚;攻击机则是A-4和A-7,战术轰炸机则有A-6和F-111,各自的定位非常明确。到了F-16和F-18,才真正实现了多功能。现在的技术可比以前强多了,完全没必要让历史倒退。
像J20、J35、F22和F35这些五代机,并不能完全替代四代机的生态位(以前可都是能代替更早一代的)。换句话说,从单纯划代的角度来看,五代机的分类其实有点问题。
这更像是隐身能力被极度强化了,但有效载荷却减小了,其他性能跟四代机其实差不多。比方说,因为隐身设计,弹仓小了,结果连现有的远程弹药都装不了。
南六代真是符合传统划分,完全能接替五代机。唯一遗憾的就是机动性,虽然能有J16那样的高机动性,但没法像J20那么超机动。
南六代可是个划时代的产品,意味着咱们中国在战斗机领域首次领先全球,而这正是美国最在乎的领域,这也是让理智的美国人特别破防的关键原因。
【结语】
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军迷们简直幸福得不行,从9月底的东风31AG发射开始,到后面双航母战斗群同框,真是太让人激动了!
再往后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包括歼35在内的多款新机型都露脸了,还有这几天南北两所的下一代飞机在试飞呢,别忘了076世界最强的两栖攻击舰下水,还有西飞的KJ-3000也开始试飞了,真是热闹得很!
还有最近又重新被大家关注的“神雕”无人机,刚宣布的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长时间热试验也成功了,这好消息真是一波接着一波。今年可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年,咱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咱们!


